运动战(mobile warfare)
运动战是一种军事作战方式,依托较大的作战空间来换取时间移动兵力包围敌方,以优势兵力速战速决。最早系统提出该作战策略及具体要义的是**。其中中国***********共内战期间广泛地采用这种作战方式。一些军事评论家将这种战术效果简称为“在运动中消灭敌人”。
特点
1,这种作战方式一般被认为是战争双方(或多方)中实力较弱,对战场地形有了解的的一方采用的一种积极的进攻方式,一般而言,运用这种作战方式的部队通常会利用广阔的活动空间来转移军事力量,作战兵力经常昼夜兼程前往一个预定的战场进行埋伏,利用敌方分兵行动时,集结数倍于一个分队的力量展开包围战进行歼灭。换言之,运动战主要适合于地形复杂的战场。并且以消耗敌军的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曾将运动战的运用归为这样一段话“避敌主力,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
2,运动战的主要达成的战略目的在于在大兵团多兵种合成运动当中寻求**以期达到逐步甚至一次全歼敌重兵集团,在大规模运动当中消耗敌方有生力量和战争潜力,二战时期美国对日本本土的大规模空袭基本就是很好的运动战样板,在战略轰炸机大兵团运动当中打击日本工业基础设施,以期在运动当中逐步全歼和摧毁日本的工业能力,不断消耗其战争潜力。
与阵地战的区别
相较于传统的防御方式,运动战显得更为灵活与主动,在地理空间传统上守方经常是依托防御工事进行消耗战,在战术上受制于工事的防御强度和敌军的反应战术,一般无法进行战术调整。而运动战摆脱了对防御工事的要求,经常利用放弃己方的工事作为诱饵引诱敌军移动到己方伏击圈内,并利用敌军占领地区后分兵前进的机会包围,由于运动战对初地理因素以外的条件适应性很强,一旦敌军发现自己的行踪,也可以尽快利用地形进行转移,被包围的可能性比阵地战要小很多。
与游击战的区别
很多人认为游击战和运动战是一回事,实际上游击战与运动战各不相同,最大的区别是对战争的影响:运动战是利用大兵团伏击消耗有生力量的一种决战方式,对战场的形势有较大的决定性;而游击战则是小规模部队(一般远小於运动战所投入的兵力)的袭扰,一般多为主力决战前的战术性准备,对战局的影响一般不大。并且游击战本身调用的战斗力量很少,因而在机动灵活、时机选择上要比运动战方便很多。
现在,结合秦国对魏国和汉国的战争,分别来阐述运动战在《36计》中的应用:
战例一:歼灭魏国主力于北线
背景:秦国地处边陲,是一个缺地的国家,为了给广大玩家争取更多封地来进行发展,17日狼牙军团拿下150地《宁翔》《六阿》《安江》。很快,魏国举国震动,魏王发出了北上抗秦的调兵令,魏国在林州-泰殿-泰泉一线组成防御,守军总数达到接近了4万人。
了解到这个信息后,狼牙军团长联席会议研究后认为,魏国误会了秦国的举动,遂决定先进行谈判沟通,并把此事跟秦国国王进行了汇报。秦王出面,向魏王表达和平的愿望,遭到魏王拒绝。
于是,狼牙军团决定在安江驻防,以防不测,果然,魏国于18日凌晨2点,以将近1w主力,攻击安江。狼牙军团把此战汇报秦王后,秦国被迫开始反击魏国。反击大军主要由狼牙和华夏2个军团组成。
整个战役运动路线如下所示:
经历了36小时后,战斗结果如下:
秦 安江防守获胜: 魏国阵亡10000+
秦 攻下林州: 魏国阵亡5000
秦 突袭泰泉成功: 魏国阵亡5000
秦 泰泉拉锯战: 魏国阵亡5000
秦 突入五梁、严曲、月州三城: 魏国阵亡10000+
秦 对泰殿歼灭战: 魏国阵亡30000+
累积魏国阵亡60000+有生力量,秦国仅仅损失10000多。
战例二:秦国3路大军,突破汉国防线
总体战局上,突破汉国防线,主要归功于嗜血军团和英雄军团对北安组织的强攻,歼灭了汉10万机动部队。
整个战役的示意图,如下,狼牙的行动路线,精确,漂亮!